【印联传媒网讯】随着中国经济巨人的苏醒,造纸行业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造纸总产量和纸张使用量在世界的排名也逐渐靠前,最终也像我国大多数消费品一样排在了世界第一。
在我们还在憧憬着向发达国家的年人均消耗百公斤纸张的目标努力冲击时,却迎面遇见扑面而来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崭新的生活和消费模式,于是造纸行业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天花板。
翻开造纸杂志、参加高峰论坛、走访各种纸企,看到、听到最多的就是转型、就是产量饱和、负增长,就是要进行行业的不断创新,但是能真正提出解决办法的好建议并不多,问题都能看出来,但如何解决还真的需要认真思考。
造纸行业过去属于轻工业,说起来一点不轻,具有比单台整体造纸机更庞大的机械设备的行业可能并不多,当然我们说它不轻,并不仅仅是从设备重量来讲,而是分析它的生产模式。
要说清这个问题还要从造纸行业的特点谈起,所有学过造纸的人都了解,刚进入大学讲到专业课时,都被告知造纸有这么几个特点:即对原料依赖性强;投资大、资本回收期长;资产重,对人员素质要求高,说实话当时对这些特点的理解并不深。
而现在从造纸行业的这些特点来看,恰恰就是造纸发展到今天面临的问题,它应该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从就一个企业或一项投资而言,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它属于重资产。
这样的企业一旦达到产能限制,而市场需求仍然增长,如果要想获得更高利润,则必须投资新的产能,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如果投产过慢,则可能丧失获利机会。因为那个时候市场需求可能早发生了变化,并且一旦需求转向,重资产的公司不仅盈利增长乏力,而且计提这些新设备和厂房造成大量的折旧反而降低了利润。可以说上马了造纸企业的投资人会多少有点“骑虎难下”的味道,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形下。
很多人把今天制造业(包括造纸)发展面临的困难归因于2008年国家4万亿投资,起码对于造纸行业这多少有些牵强,当然,企业当时从银行贷款相对容易,但4万亿的大部分还是投向了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今天造纸行业某些纸种的产能过剩是否因归于互联网经济冲击下带来的消费行为的变化和传统制造业未能及时进行调整去适应这种变化引发的矛盾。
举个例子,过去北京地铁站到处是买报刊、杂志的小摊,地铁内乘客不是看报纸就是读杂志,而今天这个现象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人们看的是微信,看的是微博,看到是连续剧。
人们过去所以订报纸、买杂志是出于对信息的需求和渴望,而今天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并且互联网见诸公众的速度远远快于纸质媒体。
当然,造纸行业也不是完全就会消失或者一直不景气下去,只是造纸行业需要尽快适应这种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和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同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会使一些纸张新品种不断涌现,或者过去市场没有培育起来的纸种也会重现展现无限生机。
责任编辑:魏盼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