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焦点关注

从家居零售商转做购物中心 宜家在中国发展不顺利

时间:2016-12-26 15:30:33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资讯】12 月初,一把古时的铜剑和一枝铜矛被发现埋在长沙市的洋湖湿地公园附近。这里距离长沙市中心大约 9 公里,是一处施工中的工地,多余的建筑已被拆除,一片平坦。宜家购物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几年前拿下这个地块,准备建造包括购物中心在内的几栋大楼。

 

 

  购物中心原定 2019 年开业,但因为“古墓”的出现,宜家又得把时间推迟到 2020 年。

 

  对这家从家居零售起家的公司来说,2009 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把中国市场的购物中心计划推后。项目推进得缓慢,以至于,大多数人对这个新近的购物中心品牌没什么印象。

 

  作为宜家家居的兄弟公司,宜家购物中心公司同属于宜家集团,在全球 15 个国家/地区开设了 41 家购物中心,其中有三家名为“荟聚” (LIVAT) 的购物中心位于中国的无锡、北京和武汉。

 

  计划中,中国市场的扩张比现在来得要快。其中就包括原定 2017 年在上海开业的一家,但目前这家购物中心的下一步计划尚未公布。“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政府规划定位也越来越谨慎。”丁晖在上周接受《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采访时对此解释说。这是大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公司在中国新近遇到的问题。

 

  丁晖是宜家购物中心(中国)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此前在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担任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他还补充说,公司内部对地块的研究也需要时间,同时“在沟通的政府有一些人事调整”。这些都拉长了时间表。

 

  包括政府关系在内,行业中常见的不确定因素几乎一个不落地出现在这个新玩家身上。过去,在中国市场购物中心的新业务对宜家集团来说还只是“个案”,问题并不凸显。但现在,购物中心业务对宜家集团愈发重要,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宜家家居的扩张。

 

  宜家集团在 2014 年收购了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本来也持有 51% 的股份)之后,从集团层面对购物中心业务进行了整合。在财报中,购物中心的租赁收益和访客量被更多地提起。在 2016 财年,购物中心有 4.25 亿次的访问量,2015 财年,租赁收益为 8 亿欧元。

 

  宜家认为,这些都能证明自己是个专业的购物中心开发商。但过去在欧洲和东南亚的经验可能很难复制到中国市场。在 2011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丁晖对中国市场扩张速度的估计就较为保守:一个项目需要 1 - 2 年落实项目,4 年的开发周期。

 

  实际的时间比预估的更长。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业态饱和,拿地的难度在不断增加。零售商业体在过去几年有点儿无节制地增长,即便受到了电商冲击,开发商仍然相信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和购物中心强调体验的优势。根据世邦魏理仕 2016 年 4 月发布的《全球购物中心开发最活跃城市》报告,全球前十购物中心在建量最大的城市中有九个在中国。而主要的大中城市中已落成的零售物业超过 6120 万平方米,相当于三四百个“荟聚”。

 

  新玩家还在不断增多。其中就有不少和宜家一样的零售商,他们转而做起“业主”的生意,收取租金。租金收入可以抵消一部分租金和零售商买地的价格上涨,并减轻零售压力。世邦魏理仕另一份《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显示,2015 年,全国 17 个大中城市中,每 5 个新落成的购物中心里面就至少有 1 个由零售商开发,包括华联、苏宁、永旺、家乐福和沃尔玛。

 

  零售商转做购物中心的一大好处是,他们可以把自有的零售品牌作为主力商户,吸引客流,又不至于为了引入有号召力的其他品牌而在租金上做巨大的让步。对宜家来说,宜家家居就发挥这样的作用。

 

  根据宜家提供的数据,在中国三家面对家庭顾客的购物中心“荟聚”表现还不错。尽管位置都较为偏远,还是有 5300 万顾客在2016 财年到访,同比客流量增长了 20%,销售额同比增长 36%。宜家并未公开具体的租赁收入和出租率。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