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印刷行业有何影响?

时间:2015-12-11 14:02:22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网讯】“供给侧改革”,最近几天,你是不是经常看到、听到这个词?
 


 

  11月10号,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其后9天内,中央4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成为当下中国经济领域最热的词汇,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改革将迎来一次不小的变化。

  这么火的词儿到底是啥意思?

  事实上,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供给侧改革,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艰涩难懂。大道至简,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目前就是处于严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一方面商品过剩,再打折促销也无人问津;另一方面许多人为了一副马桶盖、一个电饭煲、一罐婴儿奶粉,不惜万里,走出国门求购;外,房地产也处在严重库存和一大波购房需求者同时并存的状态。“生产过剩”其实只是“生产错误”。这背后折射出中国长期对“供给侧”的疏忽,造就了今日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尴尬。哪些领域、哪些产业、哪些产品在“供给侧”需要加大投入和生产,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来解决这种现状的。

  “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政府采用了“西医”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

  面对经济持续下滑,我国没有再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是简政放权,连续下放行政审批权,探索设立自由贸易区,激发市场内在活力。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强调“供给侧改革”?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很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GDP增速”那点事儿上,增速稍一下滑就叫嚣“中国经济不行了”。

  其实,中国经济表面上看是速度问题,但根子上看,却是结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

  加强“供给侧改革”,表明中央决策坚持问题导向,从生产供给端入手,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目前,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需求出现了新升级,只有产业结构跟上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同时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对印刷业的影响?

  2014年,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39.4万人,实现印刷总产值10857.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我国印刷业总产值增长了5.3%,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降到了近三年的最低点。同时,印刷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痼疾。

  在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大形势下,产能过剩的印刷行业将加快出清,低端产能将被进一步压缩,而有一些紧随大势的印刷企业将活得更好:

  一是注重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的印刷企业。低端的印刷包装产品的需求将随着低端产能的清理而进一步萎缩。科技将成为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高附加值产品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二是“小而美”的印刷企业。针对市场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劳动密集型的印刷企业将会进一步失去市场,印刷企业并不一定需要做到多大的规模,而是要做精做专,只有这样才能获取蛋糕最上层的奶油。

  三是与互联网+结合的印刷企业。“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利用“互联网+”提高印刷生产效率,将让一部分新型印刷企业在改革中脱颖而出。

 

印联责编:星星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