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焦点关注

人力资源服务恋上“互联网+”

时间:2018-04-28 11:04:46编辑:meou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资讯】当前,互联网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再到“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在给传统行业带来新技术工具的同时,更对其生产和经营方式进行着深刻改造。受益于“互联网+”,原有职业市场发生新变革,新型就业模式、盈利方式开始崛起,人力资源服务业愈加焕发出新生机。



蜕变:“互联网+”改变人力资源服务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互联网+”与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各业态均开展了“互联网+”实践,其中,选择在招聘业态开展“互联网+”的有68.87%,劳务派遣的有28.8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有25.89%,这三个领域的“互联网+”融合发展最快、最多。


大多数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正在主动拥抱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或模式结合,实现产品或经营模式的创新。其中,招聘业的蜕变尤为突出。


在互联网招聘中,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履历及从事的行业进行分类,供企业挑选目标候选人的履历,而个人求职者也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合适的岗位。


“‘互联网+’使垂直招聘、社交招聘等新潮流异军突起。首先是拉勾网、大街网等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垂直招聘网站出现,紧接着,地产、快速消费品、金融等行业也都纷纷涌现了相对应的垂直招聘网站。”e兼职创始人陈雪峰说。


除了针对行业的细分,2014年以来还出现了一些针对人群细分的垂直招聘。例如专门做海归招聘的络可英公司,以大学生兼职、实习为主的e兼职等。


“‘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招聘模式,更改变了整个行业生产和消费关系。”中智集团总经理程功说,中智以前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中智面向个人、走向雇员。服务模式的转变,使得作为终端的个体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越来越多参与到产品的创新和流程的改造中,提升服务质量。


破茧:“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仍面临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此外,地方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仍普遍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状态,封闭自营,使得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用、共享。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借助互联网进行产品或者经营模式创新的活动中,测评、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员工福利领域开展‘互联网+’的比例还很低。”人社部人力资源市场司司长孙建立说。


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推动“互联网+”面临专业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也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目前多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信息化主要还是靠自有资金,政策性资金支持非常有限,与相关单位合作的比例则更少。


如果说基础投入是制约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客观藩篱,观念难以转变,则是思想障碍。“作为从传统向技术驱动转型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我们的思维观念和角色转换还在过程中。以前更多的是通过线下方式了解客户需求,现在需要更多线上经验和实践。”科锐国际董事长高勇说,“我们的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走出国门,与世界上的优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相竞争,亟须转变观念,并付出巨大努力。”


在这方面,美国的人力资源服务先行一步。政府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提供的就业信息系统,将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技能条件以及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任职经历和技能等录入系统,当候选人申请岗位时,系统会根据岗位要求和候选人情况进行比对,对候选人进行匹配度排名,为雇主和求职者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参考。


另外,“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技术“双刃剑”的具体表现。“海量数据可能带来信息对外披露,会使消费者利益受损。这就要求我们对数据的托管、防火墙和各方面数据的保密,必须有配套的控制措施,防止数据流失和被窃取。”程功说。


化蝶:人力资源服务与“互联网+”在探索中深度融合


虽面临诸多挑战,但毫无疑问,互联网技术已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催生出许多新的业态增长点。一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正积极探索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市场,提升效益。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